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二十八章 君子不言利之说误国害人至甚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出文渊阁正向北,过文华门,就是文华殿。今次奉旨朝议,即在此举行。几天前朝会上,高拱代商陈情,皇上口谕,可集有司议奏对策。这也正是高拱所想的。他想早日出台恤商举措,遂嘱内阁书办移司,召户部、礼部、工部、都察院、太仆寺、光禄寺堂上官及各科都给事中,到此聚议。

    交了辰时,高拱走出内阁朝房,张居正闻声跟了出来,高拱料他有话要说,就站着候他。

    “玄翁,今日专议恤商事,玄翁奉旨主持,”张居正走到高拱面前说,“居正意,玄翁不必多言,免得降为争论一方。居正已嘱户部侍郎陈大春、太仆寺少卿曾省吾为玄翁代言。”

    高拱心头一热,道:“喔,还是叔大思虑周详。”说罢,快步往文华殿走去。进了殿,众人皆已到齐,他坐在摆放在两只铜鹤之间的一把圈椅上,看也没有看会场,就道:“钱法业已颁旨,新旧钱皆可用于贸易,此后听从民便,不得议来议去,徒增恐慌。故今日不再议钱法,专议恤商一节。户部先说。”

    户部尚书刘体乾干咳了一声,道:“本部接高阁老《议处商人钱法以苏京邑民困疏》,奉旨议复,议得恤商事五:一定时估,二议给价,三严禁革,四裁冗费,五公佥报。”

    高拱仰脸专注地听着,刘体乾却再无一言。刚要质问,侍郎陈大春开言道:“适才大司农代表本部发言,卑职仅以个人立场说话。窃以为言恤商,先要端正对商业、商人之看法。”他瞥了一眼高拱,见他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,也就多了几分自信,侃侃道,“卑职生于潮汕,深知时下与开国之初已然大不同,佛朗机人所租壕镜,不过弹丸之地的一个小岛,因贸易之盛,日新月异;闽浙因海禁之开,日见繁荣。有担心商盛而农衰者,谬也!往者有‘苏湖熟,天下足’之说,可时下苏州、湖州等地,工商业繁荣,除漕粮足供外,竟需从他省调粮者,遂又有‘湖广熟,天下足’之说。天下不因苏湖之农衰而不足;苏湖却因工商业兴盛而繁荣。商业兴不惟富国,亦足以资农,非此消彼长之势,反倒有相互资厚之效。是以要富国利民,当大力恤商兴商,不必遮遮掩掩,瞻前顾后!”

    “陈侍郎,你扯远了吧?说具体的!”赵贞吉不悦地提醒道。他因兼掌都察院,也参加今日朝议。

    陈大春不敢得罪赵贞吉,闭口不再言。转任户科都给事中的韩揖起身道:“访得河西务大小货船,船户要缴船料,用船商人要缴船银,进店有商税,出店有正税。河西务已有四处征税,到张家湾发卖货物,又有商税。百里之内,辖者三官;一货之来,榷者数税,商贾所利几何而堪此?”

    “户部、工部分设钞关课税,非新制,乃祖宗成例。”工部尚书朱衡辩解了一句,似是为了避免争执,紧接著说,“本部奉旨题覆高阁老陈恤商事,当务之急是多给预支银,以拯商人贫累。今后凡官府差委商户采买货物,必先预支十分之四,且半年以内当全额支付。”

    新拔擢为太仆寺少卿的曾省吾接言道:“预支银两固然可苏商人之困,但这只是治标。窃以为,时下虐商最甚者,无过于‘当行买办’之制,言恤商当革此制!”

    高拱记起初到京城微服私访那天,在草场街曾听一老妇提到“当行买办”致使商户家破人亡之事,此时听曾省吾说要革除,便不住地点头。

    “当行买办之制,乃祖宗成法,安得轻言革之?”赵贞吉不满地反驳道,“科举之供应,接王选妃之大礼,各衙门所需之物,如光禄寺之供办、国学之祭祀、户部之草料,端赖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